千余花灯艺人滁城闹新春
来源:自贡彩灯-浩瀚彩灯热诚为你设计彩灯,仿真  作者:不详
 又是一年春意浓,耍起花灯把春闹。2月7日,第三届醉翁亭民间花灯大赛如期在滁城举行,来自滁城及各县市区的千余名民间花灯艺人向观众展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花灯艺术。当天,4万多观众观看了民间花灯踩街表演和比赛,领略了民间花灯的独特艺术魅力。

  数万市民沿街观赏

  7日上午9:30,滁城育新路东段锣鼓唢呐齐奏,在高亢激越的民乐声中,来自滁城及各县市区的20班花灯队和9辆精心装扮的彩车浩浩荡荡的沿南谯北路、琅琊东路、来安路、凤凰东路向人民广场进发,绵延的花灯踩街队伍长达近千米。花灯队在行进途中不时停留下来作短暂表演,提前进行PK赛。花灯队庞大的阵容和民间艺人的精彩表演引来众多市民沿街驻足观看,有些市民还拿起各种摄像工具将精彩场面拍摄下来留作纪念,还有些看得入迷的市民甚至紧随花灯队伍行进到人民广场才恋恋不舍地离去。花灯队在火车站广场作停留表演时,记者见到市民武先生带着六七岁的儿子、用轮椅推着90多岁的奶奶在观看花灯表演。武先生高兴地对记者说:“能看到民间花灯表演的机会不多,今天特意带老人和孩子来看看。”据相关部门估计,滁城约有4万多观众观看了民间花灯踩街表演和比赛。

  花灯比赛难分高下

  下午2:00,来自八个县市区的花灯队纷纷拿出“看家本领”进行花灯表演比赛。为体现公正公平,大赛组委会从全市社会文化专家评委库里随机抽选产生8人担任评委,这些评委对各代表队的花灯表演从地方特色、动作编排、服装道具、传承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量化打分,最终确定名次。一位评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各县市区都十分重视民间花灯艺术保护和传承,精心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民间花灯表演节目,这些民间花灯节目的表演水平相差并不太大,难分高下,这也给评委们打分带来难度。

  民间艺术重在传承

  这几年一直负责组织民间花灯大赛的市文化馆郑德泉馆长介绍说,花灯表演起源于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花灯表演形式朴实、欢快,散发着劳动人民真挚、善良、率真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但有段时期,我市的民间花灯艺术曾一度萧条没落,部分花灯艺术出现无人传承的尴尬局面。可喜的是,我市近几年加大了对民间花灯的保护和传承,各级文化部门组织人员在全市范围内搜集整理了民间舞蹈37项、民间音乐640项、民间曲艺18项,同时在青年和少年儿童中发现和培养民间艺术的传承人。在本届花灯大赛中就不乏有一些青年、少年儿童表演的花灯节目,如定远队的《花鼓灯》、明光队的《花鼓苗》、凤阳县的《叉拉机》等等。民间艺术重在传承已引起各地的重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各地对民间花灯艺术保护传承力度的加大,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带给人民群众更多的精神愉悦。     

  “色”影无限 记录精彩

   舞动的狮子、滑稽的小丑、美轮美奂的“太平桥”……2月7日,民间花灯踩街表演着实让滁城的摄影爱好者们过了把瘾。

  “这么好的机会,咋能不来呢?”摄影爱好者杨先生这样说。7日早晨一大早他就来到育新路。花灯队伍行进到南大桥附近时,看着这行进着的精彩表演,市民纷纷拿出自己手中的手机不停的拍摄。吹胡子瞪眼,北门街道花灯队伍中的“老头子”不停的作出各种滑稽的动作,笑煞了旁边的路人,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对其关注的“色”影。     

  花灯踩街花絮

  卡通人物 搬上花灯

  “快看快看,功夫熊猫也来走秀了。”人群中不知谁大叫了一声,抬头一看,果然,花灯队伍中出现功夫熊猫的影子。除了功夫熊猫外,米奇、米妮、天线宝宝等诸多可爱的卡通人物一一现身。“妈妈,天线宝宝在向我挥手。”一名在路旁观看花灯的小朋友兴奋地挥动着自己的小手。见到宝宝这么开心,于是妈妈抱起了她来到了憨态可掬的天线宝宝身旁,天线宝宝亲切的和她来了个拥抱。见到卡通人物这般和蔼可亲,小朋友们也都争先恐后的跑了过去,好一番热闹的景象。 

  观灯猜谜 雅俗共赏

  这边厢观灯,那边厢猜谜。作为每年元宵佳节的“规定动作”,猜灯谜成为最受市民欢迎的游园活动。7日,在人民广场南门,众多市民围在灯谜的展板前,开动脑筋猜灯谜。在现场记者看到,老人、小孩参与最积极。市民张大爷从中午就来到展板前,一猜就是两个小时。“已经猜出6个了,但是这个猜三次都不对。”抱着一堆奖品的张大爷指着“天寒音信稀,打《红楼梦》一人物”的谜面说。不过也有一些“较真”的市民对谜底表示不理解,而组织猜谜的商家表示,猜灯谜只是娱乐方式而已,内容已经不重要了。(记者吴碧琦)

  民俗“网”住市民

   秧歌、旱船、舞龙舞狮、凤阳花鼓……踩街花灯的精彩表演引得围观市民的声声赞叹,皖东大地上的古老民俗也再一次在滁城市民面前展现出了其魅人的风采,无限乐趣也“网”住了不同年龄段的滁城市民。

  “花灯啥时候出发,一动身赶紧得给我电话。”7日早晨9时35分,记者刚到育新路花灯踩街的起点,就听到旁边等待的市民中有人接到了朋友这样的电话。看!花灯来了。随着踩街活动的开始,小朋友们兴奋的四处乱跑,一些家长紧张的赶紧拽住不让其乱动。在南谯路三八巷附近,一名正理发的老大爷被外面欢快的锣鼓声给吸引了出来,毫不介意旁边市民惊诧的眼神;在南湖旁边,一名小朋友趴在父亲的肩膀上一动不动的看着行进着的花灯队伍,丝毫不理会旁边商家点燃的炮仗,看着炮仗残骸四处纷飞,小朋友的妈妈赶紧上前把他遮挡起来,“看,炸起来了!”市政府门前,来自全椒武岗河蚌灯的精彩表演一下吸引了不少围观的市民。 

  八旬“粉丝” 带病观灯

  “好!漂亮!”2月7日下午,在观看花灯的众多观众中,八旬老人宋老爷子格外引起记者的注意。看着台上的真功夫,这位老“粉丝”直呼“过瘾”。他的孙子小宋告诉记者,他们是来安县人,81岁的宋老爷子近日患上感冒。初九的琅琊山庙会,宋老爷子就一个劲儿想过来看,考虑到身体不适,家人就将他“约束”在家中。听说正月十三还有花灯表演,老爷子无论如何不听劝,非要过来“过过瘾”。

  台上表演热烈、台下加倍鼓劲。宋老爷子被表演深深吸引,开心地满面红光,根本看不出半点病样子。

 

信息来源:《皖东晨刊》